调塾村:发现一块珍贵的泥炭湿地 | ||||||||||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 特约摄影师 李土寿 编辑/皓 雪)如果提起麻章区调塾村,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若说到湿地,则是耳熟能详。作为霞山区绿塘河的重要源头,古河流域的发源地,成为湛江市区的最后一块天然淡水湿地。近日,笔者受我市著名老中医罗伯尊的邀请到他的故乡麻章区调塾村游玩,无意中发现这块珍贵的泥炭湿地。
这块湿地位于麻章区调塾村西面,南以平岭山脚为界,西至疏港大道,占地数千亩,四周地势高、中部低洼的盆状地形,古河穿流而过,是霞山区绿塘河的源头。上世纪80年代被承包挖塘养鱼,塘中养鸭,塘边养鸡,水塘、小溪和长草的沼泽也是泥鳅、小鳗和细虾的摇篮。如今,这里约有1200亩湿地丢荒了,许多水塘长满了水浮莲。我们从丢荒田边走过,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农民手头有点钱,就不想干种田这个辛苦活了,也学着城里人无米到粮店买,无菜到市场买,生活潇洒起来,这是好事。但丢下土地不管,就太浪费了。难怪罗医生感慨良多。
突然,眼前飞过一只鸟类的身影,孤零零的,引起罗医生对童年的回忆:“记得我小时候,这一带根本没人来,连条小路都没有。孩童时,我们有时候会来这里打点野鸟吃。那时的野鸟多,钻进芦苇丛,会有一群野鸟被惊飞起来,密密麻麻的。”随着人口的膨胀,人们大量地侵占动物的生存空间,留给野生动物们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小。“湛江市区原湿地比较多,但是保护情况比较差,市区原有七条河流,除南北桥河外,其余河流湿地从来没保护过,现在已经破坏很严重了,这里的鸟儿也越来越少。”民间环保人士称。
这里有很大一块泥碳地。我们边走边看,纵横交错的河堤上出露黑褐色的泥碳土,还发现了一些浸泡在水中的木头还很结实。罗医生说,前几年有村民挖一些木头回家盖房作横梁。湿地类型之一的泥碳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在价值。泥炭地是富含有机物的土地,通常是由于植物死亡后的有机物构成的,它们被称为“碳汇”,因为它们在单位面积上可以比其他生态系统贮存更多的碳。全球的泥碳地约有3.98亿公顷,仅占陆地面积的3%,但却吸收了全世界25%到30%的二氧化碳,帮助减少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但是人类活动正在迅速地破坏泥炭地,导致泥炭地氧化、腐烂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暧的元凶之一。我国已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如何开发保护麻章区调熟村这块泥碳湿地,值得我们深思。 资料链接: 人类自古就有“逐水草而居”的习俗,湿地集中分布的地区一般人居条件相对优越,世界各大古老文明无不依傍着湿地而发育拓展,因而有人将湿地总结为“生命与文化的起源”真是再恰当不过。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除了认识到湿地提供给我们食物等生产生活材料这一基本功能外,还逐渐认识到了其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持水源、蓄洪防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功能。特别是其净化降解水体污染的功能,更被形象地喻为“地球之肾”。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